Author Archives: crystal
企业级分布式SAN (NeonSAN) 多区(北京3区-C和D, 广东2区-B) 正式上线
QingCloud MySQL Plus支持密码强度校验以及审计功能
MySQL Plus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在 1.5.3 版本中,新增了多项服务,并同时提供标准版和对企业级分布式 SAN—NeonSAN 支持的两种版本,具体新增功能如下: MySQL Plus:立即使用→
1、增强添加账户的密码强度
2、控制台新增 MySQL 参数 group_concat_max_len
3、支持 MySQL 审计功能
4、MySQL 内核版本升级至 5.7.26-29
5、新增监控项 Innodb_row_lock_time_avg
分布式数据库 RadonDB 支持union语法、NeonSAN存储
青云 QingCloud RadonDB 立即使用→ ,为了增强产品稳定性和功能,在1.0.7版本中新增了许多重要功能特性,并修复若干 BUG,具体新增功能如下:
1. 升级radon、xenon、shift版本,修复若干bug
2. 支持union、kill idle transaction等新功能
3. 支持NeonSAN存储
PostgreSQL on QingCloud支持创建只读实例、读写分离功能
PostgreSQL(立即使用→)在PG11-高可用版-V1.0.0版本中支持创建只读实例和读写分离功能,具体情况如下:
1. 支持读写分离功能。
2. 支持最多创建五个只读实例。
3. Zhparser支持自定义中文分词。
从校园网到校园云 青云QingCloud 助力陕西科技大学打造智慧校园
近日,青云QingCloud 与陕西科技大学达成合作,为其搭建校园云平台,助力一步实现智慧校园。
陕西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陕科大”),新中国的第一所轻工高等院校。陕科大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与陕西省政府共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建设高校、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和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便捷性,离开虚拟化的直接推力
这样一所集各种试点项目和科研于一身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自然也走在了前列。2015 年,陕科大就开始尝试虚拟化技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虚拟化技术,陕科大很快就上线了一套云管平台,搭建了标准化流程平台,用以做资源申请流程等工作。这在一段时间里,基本上解决了陕科大在 IT 运维层面的问题。但随着应用场景增多,陕科大对原生应用要求越来越复杂,手动操作工作大幅增加,无法实现自动化管理交付,管理难度急剧加大。此外,应用场景对于高并发的需求也开始增大,传统的虚拟化平台已无法稳定应对。
“当应用场景多样化之后,可靠、敏捷、快速、弹性、自动、自服务、友好、可运营等成为了网络信息中心工作中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们发现云计算在互联网行业的运用很好地契合了我们的需求,但我们更需要私有化部署。”陕科大网络信息中心项目负责人说道。
时间来到 2017 年,当时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已经开始成熟,陕科大信息中心对当时国内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做了横向和纵向测评比较。在这一轮选型和对比中,陕科大对云计算的需求重点变得非常清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有公有云运营能力和经验的云平台提供商最契合他们的需求。这类服务商不仅有经过大量用户验证的可靠的云平台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而且能够做到无感升级。层层对比后,青云QingCloud 脱颖而出,以友好的界面、秒极创建、迭代能力强等众多突出优势获得了陕科大的认可。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上云运动正式展开。
高并发,高校上云最显见的变化
高校信息化复杂的场景和特定的用户群注定这场云端迁移需要更加快速和无感。
陕科大第一步迁移的是教务系统,以实现教务管理的线上服务。陕科大在制定了初步目标后,青云QingCloud 服务团队针对教务系统短时间高并发访问的特征,制定了以周为单位的迁移方案。迁移开始后,前两周就实现了 80 多个应用的迁移;目前,已经有 200 多台虚拟在运行。
教务系统上云后,很快便通过负载均衡和弹性伸缩实现了高并发场景的突破。于是,才有了以往饱受诟病的选课系统却在今年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的故事。当然,这不是网络信息中心今年的第一次赞许,在之前多次的学工科活动中,借助青云QingCloud 搭建的云平台,师生们顺利的在校园网上完成了抢票活动。对此学工科特别有感触,“我们再也不用摆桌子发门票了,学生们也不用再提前很久排队领票。现在我们组织活动不再担忧票务问题,真正感受到了云计算带来的便捷性。”陕科大学工科负责学生活动的老师说道。
这只是陕科大上云后一个很简单的改变,也是陕科大上云最初的目标。
资源管理,你不曾想过的学院云
提及校园信息化,可能大多数人的感知仅仅停留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和教务系统这些显见的部分上。其实,众多与教学、科研相关的部分都极度依赖校园信息化。在 IT 粗放式管理的年代,很多学校都是由学院申请资源,信息中心按需分配的路线。这里的按需,不是实际的需求,而是学院预估的需求,当需求增多时,学院需要继续申请,反之,则不会有任何变动。久而久之,各个院系便出现了大量闲置却又无法处理的资源。这样的问题自然也存在于陕科大。“每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有限,非常看重建设的性价比。所以,上云之初,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建设后给学校带来的的成果效益,同时也需要体现网络信息中心服务支撑职能价值。”陕科大网络信息中心项目负责人说道。
在这样思路下,陕科大开始研究青云QingCloud 公有云计费系统和运营模式,希望通过计费系统来管理资源,抑制浪费。参考青云QingCloud 多租户的模式,陕科大面向学院、机构和学社组织推出了学院云,开放给有 IT 资源需求的学院、教师和学生,并提供自助服务能力。学院和科研单位可以根据需求申请资源,先使用后付费。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和学习需求来申请资源,个人账户采用的是预付费的方式。现在,学校有新的应用需要上线时,无需等待复杂的财务审批流程,只需几小时就能部署完成。学校的 IT 成本从传统昂贵的固定资产投入转变为现在的资源服务模式,大幅减轻了学校财务部门的压力,并且信息部门也不用担心设备的折旧或后续的维保。更为重要的是,原本闲置的资源都被更好的利用起来,各个学院对自己申请的资源也会更加重视,真正做到了按需申请和使用。很多老师在做科研和教学时,也会采取需要时创建资源,下课或者科研项目结束后销毁,不仅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运维管理,遇到问题网络信息中心还会直接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设计计费系统并不是为了盈利,盈利也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多的是为了量化指标,找到资源真正的消耗之处。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网络信息中心在服务层面的价值,更是实现了全校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有着良性循环能力,支撑着整个高校 IT 建设生命力的、可借鉴的模式。“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坦言,计费背后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在量化指标上。
据了解,陕科大的计费系统完全参考青云QingCloud 公有云价格体系,按照青云QingCloud 实时的价格作出调整。这也印证了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说的,计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管理和量化指标。“我们非常感谢青云QingCloud将自身 6 年多来的运营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我们,让我们能够将这朵私有云在校园内当成公有云来运营和提供服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如是说。
SD-WAN,连接校园多场景
如果你去过陕科大的机房,你一定会很震惊。这个学校有着 400 平米的机房,80 个机柜,900 多台交换机。这些设备为学校 20,000 多名学生,3,000 名教职工提供所有与 IT 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还包括以前一直“单打独斗”的财务、校医院,及其它与教学科研不直接相关的部门。当“让学生办事少跑路,全面实现线上流程”的指导思想出现后,陕科大信息网络中心开始考虑筹建面向未来的校园内虚拟广域网。
经过考察,青云QingCloud 旗下光格网络® SD-WAN 解决方案可以将校园的各个部分,包括学生食堂、校医院、学生宿舍和远在咸阳的校区等都连成一张优化的网络,利用 SD-WAN 强大的自动优化网络的能力,为每个学院分支系统提供优化的 BGP 出口。
校医院作为学生校园就医的第一站,对优化服务体验需求很高。作为试点,校医院成功利用 SD-WAN 接入,将服务与终端相连,逐步将原有医疗应用迁移至校园私有云平台,SD-WAN 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后,也解决了原来校医院系统不敢并入校园网的担忧。现在,陕科大的师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挂号、查看检查报告等功能,体验完全媲美走在信息化前沿的大型公立医院。
据悉,未来陕科大的财务系统、食堂和宿舍管理都将陆续通过 SD-WAN 接入私有云中,这也是陕科大在选择青云QingCloud 后的意外收获。
未来,陕科大将开始在私有云上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并以此作为基础,连通整体校园资源,来实现更加高质量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迈向真正的智慧校园。
青云QingCloud 重庆合作伙伴研讨会召开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素有“最美山城”的美誉,近年,重庆拥抱科技、力求创新,这颗“西部明珠”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近日,青云QingCloud 携全新升级的青立方® 超融合易捷版走进重庆,与重庆 20 余家合作伙伴共同探讨了易捷版的设计理念、产品架构、技术创新和适用场景。
青云QingCloud 重庆区域渠道经理管甜出席研讨会,向到场的合作伙伴介绍:一直以来,青云QingCloud 都将生态视为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同时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广泛的权益、培训资源、认证和奖励,以确保我们的共赢。
青云QingCloud 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黎锦添向与会的合作伙伴介绍了全新升级的青立方易捷版,他表示全新易捷版的产品理念是“上云,从简出发,融合就绪”,简,简单部署、简单操作、简单运维。融合就绪,即从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整体功能的实现上体现融合。黎锦添对全新青立方易捷版总结道,
首先,作为虚拟化之上的产品,它可以适配虚拟化场景、基本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场景,同时借助两大特色功能:一是桌面云服务可以适配桌面云广泛场景,二是公有云接入实现本地环境和公有云之间双向延伸,衍生出更多双向场景适配。
第二,作为青立方云就绪版本可以平滑升级到标准企业级云平台,从而为后续混合云架构构建作坚实的铺垫。青立方全新易捷版同时可以成为轻量级数据中心的体现,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本地分支,适配远程分支机构的场景。
第三,从场景适配上,用户相当于借助一把云梯,向云的路上进发,用户获得主动权,不再是技术被动的趋势,而是用户主动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进行适配。
经过 7 年的发展,青云QingCloud 已成为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云服务商,一直以来,青云QingCloud 认为,企业、专业厂商和平台厂商是未来数字世界的合作构建者。青云QingCloud 作为平台厂商,对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为企业提供通用的平台级产品与服务,希望广泛联合专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立、健全、开放、共赢
青云QingCloud 荣获泰康保险集团 2019“年度最佳服务支持奖”
近日,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保险集团)2019 年供应商大会在京召开,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刘经纶及集团高层出席,并对合作伙伴的支持表达了感谢。作为泰康云的主要技术服务提供商,青云QingCloud 凭借及时、稳定、出色的技术与服务支持能力,荣获“年度最佳服务支持奖”。
自泰康云计算平台建设之初,青云QingCloud 与泰康保险集团就展开了广泛而紧密的合作,涉及泰康云的基础建设、网络建设、稳定性保障、运维支持等方面。此次荣获泰康保险集团“年度最佳服务支持奖”,体现了泰康保险对青云QingCloud 产品技术及服务支持能力的高度肯定。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经过近 20 年稳健、创新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家涵盖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的大型金融保险服务集团。截至 2018 年底,泰康保险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过 14000 亿元,拥有各级保险分支机构超 4000 家、累计服务个人客户 2.62 亿人。2018 年,泰康位列《财富》世界 500 强第 489 位,中国寿险十强第四位,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之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泰康保险集团很早就意识到了将传统业务向互联网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在 2015 年正式开始了数字化之旅,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保险”第一品牌。
在泰康保险集团确定转型路径之初,青云QingCloud 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被选为泰康云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为泰康保险集团构建了一套响应快速、动态灵活、可无限扩容、稳定可靠的云计算平台,为集团全线业务提供生产系统运行能力,支撑泰康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战略转型。
在双方合作的 4 年多期间,青云QingCloud 陆续支撑了包括泰康在线财险、渠道合作平台、微保、车险相关业务,医养平台、大健康平台、拜博E看牙平台在内的相关核心业务的上线及稳定运行,并经受住了海量用户数据和及业务压力的考验,帮助泰康保险集团极大缓解了传统业务系统的效能问题,有效推动了泰康保险集团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保险行业是青云QingCloud 较早涉足并拥有大量成功案例的行业,青云QingCloud 自成立以来,正在帮助包括泰康保险集团、人保寿险、太平保险、阳光保险集团、英大泰和等众多保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云建设经验。未来,青云QingCloud 将继续聚焦于云产业和生态的构建,以前瞻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洞见商业图景,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的技术与服务支持与实践。
青云QingCloud 林源获选快公司“2019 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近日,美国著名商业媒体《快公司》(Fast Company)正式发布“2019 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100”评选结果,青云QingCloud 运营副总裁林源成功入选。《快公司》认为:作为青云的第三号员工,林源经历了技术、产品、运营等多角色的转换,终打造出青云一体化全维云平台,并称赞林源“凌云志高远”。
青云QingCloud 运营副总裁 林源
《快公司》(Fast Company)是美国三大知名财经刊物之一,自 2008 年起,《快公司》每年推出“年度全球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100 榜单”,关注对未来商业和社会变革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快公司》自 2014 年开始,又在坚持每年挖掘和展现人的创新、创意和创造的基础上,推出“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100”榜单,该榜单以人物为视角,以创新能力、前瞻视野以及突破性成就为依据,涵盖文化、科技、媒体、医疗等多个领域,将商业领袖、企业高管、企业创始人、科学家、教授、表演艺术家、设计师等行业领军人物通过“创意”连接在一起。
林源是青云QingCloud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曾是 2004 年海南省高考理科状元,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分布式和底层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在创建青云QingCloud 之前,他曾在 IBM 参与 Hadoop 相关的研究和优化项目,并于 2010年 加入腾讯搜索的图片搜索项目组,参与图片搜索的相关性算法研究与开发、海量图片分析和挑选等工作。
2012 年,林源与黄允松、甘泉一起创立青云QingCloud。在与青云QingCloud 共同成长的七年里,林源的角色逐渐从首席架构师转变为今天的运营副总裁,林源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热爱和对行业市场的前瞻洞见,与其他两位创始人一起,带领着青云QingCloud 真正做到了推动国内云计算领域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通过云生态的建设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经过 7 年多发展,如今的青云QingCloud 也早已完成从一家基础云计算服务商到全维云服务商的蜕变,并成长为国内云计算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众多企业级用户提供专业的企业服务。林源曾强调,不管环境如何变化,“真正考验一家公司最核心、最硬核的还是科技能力”。
未来,无论是林源个人还是青云QingCloud,都将继续努力为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实现更多商业与创新的变革。
RadonDB 再度亮相 3306π 分享区块链场景分布式数据库实战
近日,一年一度的「3306π」 技术沙龙(上海站)如期举行,青云QingCloud 资深数据库专家张雁飞受邀出席,并发表了《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在区块链中的应用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与参会者分享了区块数据相较于传统互联网数据的独特性、区块链数据模型及其运行背后的数据库能力等问题,并展示了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RadonDB 在区块链中的应用,突显了青云QingCloud 对于前沿技术的掌控力。
「3306π」社区是一家围绕 MySQL 核心技术及云数据库、大数据等周边相关技术的技术爱好者社区,一直努力将互联网行业中最重要的数据化解决方案带到传统行业中,同时囊括其他开源技术,如Redis、MongoDB、HBase、Hadoop、Elasticsearch、Storm、Spark 等。在全面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下,「3306π」社区致力于将互联网新鲜的核心技术理念带到传统行业里,构建良好的交流互动环境,分享干货知识。
青云QingCloud 资深数据库专家张雁飞在现场分享
在此前的技术沙龙中,青云QingCloud 资深数据库专家张雁飞就曾结合开源代码深度解析了 RadonDB 的核心技术与实现。此番再度与技术爱好者相聚,张雁飞进一步为大家展示了,基于 RadonDB 的 RadonChain 区块链实时索引分析平台是如何实现对区块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的。在分享中,张雁飞首先指出,区块链信息世界与传统的数据库信息是相互割裂的。同时,区块数据还具备数据量庞大、数据野蛮式增长、区块数据涵盖所有交易、以日志方式记录、极难检索以及模型复杂等几个特点。
张雁飞指出,要应对这几个特性,做到对区块数据的有效管理,就需要 RadonDB 这样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一系列能力。例如,高可扩展性,即通过建立小表及实现对小表的漂移调度,应对数据爆发式增长,实现对数据库的快速扩容、缩容和解压。在实现数据可扩展之后,鉴于区块链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比较高,就需要通过 RadonDB 的数据存储特性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在 RadonDB 存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是 MySQL 高可用集群,可以在实现 Raft 协议选主的前提下,日志并行回收,且主副本故障能秒级切换。
最后,正如区块链的“链”字所指一样,每一个区块的数据都对前一个区块数据有依赖,这样从下往上才串成“链条”,但也意味着,从区块链技术诞生至今的十年时间,如果要对其中某部分信息进行索引,就需要“扫描”从第一个区块产生以来的所有数据(超过27 亿条记录),且中途一旦某条数据出现错误,就预示着此后所有区块数据的不可用。而 RadonDB 则可以基于 MySQL XA 事务来建立分布式事务,从而来实现分布式的全文检索。
事实上,RadonDB 不止在广受关注的区块链领域内表现出众,对于更多的企业用户来说,随着业务的日益繁杂,企业的数据量也同样呈现爆炸式增长,RadonDB 可以充分融合传统数据库和新型数据库的优势,不仅能够满足互联网企业对分布式数据库高并发的需求,同时助力传统企业将核心业务向云端转型。
青云QingCloud 旗下 RadonDB 自商用以来,其可扩展性、高可用、强一致以及易部署的特性广受好评。青云QingCloud 也在一年前就将多年积累的数据库研发成果和经验贡献给开源社区,旨在帮助 DBA 从繁杂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企业运维更加高效并降低成本,助力开发者构建开放自主的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