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创落地,为何首选青云?

金融机构作为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转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金融机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很多关键技术是保证金融机构业务正常运营的基石,所以金融机构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性能、可靠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全国人大、财政部、发改委、银保监会和网信办等相关部门陆续颁发了相关政策性文件,用来鼓励和规范金融机构建设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安全体系。

作为真正自研的中国云,青云信创云以中立开放的理念,深度参与信创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全面适配各技术栈的信创产品(覆盖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中间件、应用程序等),以信创云平台、信创容器平台、信创软件定义存储、信创多云管理平台、信创桌面云等产品与解决方案,满足用户使用一个平台统一纳管IT资源,完成架构升级、应用迁移、业务开发等信创相关的功能需求,实现“全栈全场景,一云多生态”。

基于一系列产品优势,青云信创云平台实现了信创与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自主可控的信创架构转型,目前已服务数十家金融机构,在金融信创试点单位的落地中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案例一:兰州银行运维云平台

作为2021年金融信创二期试点单位,兰州银行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解除对国外产品的深度依赖,围绕着以数字赋能业务的信息化创新建设目标,按照“高层重视、尽早布局、分步实施、联合创新”的思路执行信创工作。

兰州银行希望通过金融信创建设,能够实现信创环境下的云平台和分布式存储部署完成对国产海光、鲲鹏CPU的适配,并在云平台同时提供x86和ARM架构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并按照业务的实际性能要求提供行内开发办公和开发测试环境的业务系统上线,覆盖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日志管理系统、灾备管理系统、开发测试系统等系统的环境迁移。

项目交付后,兰州银行完成了针对基础信息化及虚拟化底座、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的信创化改造,信创云上线的同期也规划制定了后续业务系统迁移到信创云环境的名单和时间表,并已经顺利通过银监部门验收。

案例二 :盛京银行信创私有云

盛京银行作为金融信创二期试点单位,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基本原则,以“成熟可用硬替代”、“基本可用软替代”、“空白领域准替代”的技术转型思路为指引,推动办公类、金融机具、一般业务系统、关键业务系统建设。

盛京银行的目标是通过落地信创芯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基础设备,以及使用云平台的技术架构打造自主可控的信创私有云平台,实现生产区信创云平台、测试区信创云平台的建设。

通过信创云平台的建设,盛京银行基于信创芯片(海光+飞腾)的服务器,以国产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周边基础软硬件为前提,构建了一云多芯资源池,实现了灵活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资源、便捷访问共享资源池(如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的能力。与此同时,以最少的管理开销,完成资源池自动化配置,满足了后续信息技术创新业务的资源可控管理的需求,实现更加有效的统一运维管理,打造了创新应用的部署以及旧环境业务稳步迁移的能力。

案例三:北京农商银行信创内网生产云

北京农商银行作为国务院首家批准组建的股份制农商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优于去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积极支持创新驱动战略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其信创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能为生产内网环境提供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资源的信创云平台,发挥目前生产内网IaaS云平台的同等作用。

这就要求,信创云平台能够兼容不同的信创CPU芯片架构,底层解耦,快速满足客户业务系统所需的资源,提供多种类型的信创操作系统。信创改造后的系统,其安全防护要求和灾备环境,需要与原系统等级保持一致。

通过信创项目的建设,北京农商银行的计算、网络、存储组件均基于国芯服务器实现了软件定义的能力,确保了多云多芯的统一界面管理,保证了IaaS信创云平台可以交付信创操作系统(麒麟或统信UOS)云主机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发布其他开源操作系统云主机的能力,实现了打通信创基础软件链条的目标。

案例四:山西省农信社生产、测试信创云

山西省农信社本着“安全可靠、精简效能、科学实用”的原则,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了清晰的信创建设目标——构建基于国产芯片以及国产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为基础的混合生产云平台,从而推进自主可控的信创架构转型。

项目基于海光和鲲鹏处理器,建设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密码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安全软件等基础软硬件,满足了山西省农信社生产区和测试区统一资源池服务的需求。同时,云平台采用不同业务区构建不同计算节点安置的安全隔离,实现云平台架构层统一管理运维。

青云对金融信创路径的思考

以上客户案例均以青云信创云为基础,实现了基础架构国产替代和业务迁移的建设目标,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 使用青云信创云平台打造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统一运维、快速更新上线的能力;
  • 实现了信创芯片的适配,完成了“一云多芯、一池多芯”的交付,实现了多芯资源池的统一集中管理;
  • 通过分布式的云计算架构,提供了可扩展、高可用、弹性扩容的信创资源池能力;
  • 搭建基于信创芯片的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尝试脱离对FC-SAN存储的依赖;
  • 生产区平台普遍采用海光处理器的技术路线,最大化地延续了在x86平台的能力和技术特性,为解决业务迁移的复杂性带来极大缓冲;
  • 帮助用户制定了后续二类、三类业务系统的信创上线时间,并提供后续信息化业务逐步完成信创改造的支持工作。

金融行业信创项目建设与传统的IT建设不同,项目建设前期不可批量推广,需要选取特定的业务场景试点,逐步发现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修复问题并完善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参考金融信创一、二期试点单位总结的经验,保障国产化OA系统、业务辅助系统、一般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的顺序,逐步实现信创替换的需求,并通过在线迁移工具降低业务迁移的窗口时间,最终通过监管单位的评审。

云端显智慧!国家电网的青云信创容器应用实践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将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电东送”形成的北、中、南三路送电线路中,换流站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转化,以达到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及电能质量的要求。

智慧换流站的信创探索

换流站不仅规模大,单站设备数量多,测控点位多,设备的价值也高,单站主设备价值超过 100 亿。变电站的运营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远程技术支撑能力的压力持续攀升。远程应急指挥能力的保障有赖于应急处置标准化程度的提升,远程专家诊断手段充足也能让现场作业更顺畅,这都离不开整体远程技术支撑能力的持续进步。

第二,监控检测靠人工,造成运行工作繁重。设备状态预警能力、年度检修管控、自然灾害及气象监测等重大需求,所依靠的20 余类子系统为独立运行监盘,工作人员任务繁重(注:监盘是换流站运行值班人员通过控制系统画面,对换流站运行系统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视、数据分析、操作调整和事故处理的简称)。

第三,现代化管理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设备培训缺少模拟实训、资料管理电子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业务闭环能力、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等仍需持续优化。

同时,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关键基础设施,电力电网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随着自立自强逐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电网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在科技发展中夯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在智慧换流站建设中,探索创新模式,从国家电网总部、国家电网省公司、换流站三个层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信创体系建设,实现云、端互联,数据流动。

在换流站的站端,通过统一基础软硬件设施、统一设备信息模型、统一应用开发规范,实现以设备为中心的换流站全景数据汇聚共享,运维业务可视化呈现,站内设备状态全面可知、可控,并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提高业务处理实时性,降低中心云的通讯和计算压力。

在省公司云平台,依托数据中台存储设备历史数据与共享数据,依托资源业务中台构建运检管理业务,全面掌控本省换流站设备状态信息。

在总部平台,基于国家电网云建立总部管理功能:构建应用商店,集中管理数字换流站应用,促进应用不断优化升级;集中管理各省换流站的故障样本,发挥大数据优势;集中管理设备信息模型,确保模型统一;建立专业管理应用体系,与省中台共同实现换流站精益化管理。

信创容器平台让换流站更智慧

青云科技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共建统一的站端业务运行框架,在全信创环境中实现站端数据有序汇集/共享、统一数据模型,强化与省中台的数据交互能力,构建总部应用商店、应用开发平台,实现站端软件按需订购、灵活部署。

依托摄像头、机器人、红外监测等设备构成的感知层,国家电网换流站建设自下而上的统一平台:超融合硬件平台(基础设施层)、站级业务运行框架(包括通用组件、业务组件、服务接口等),以数据、业务、应用/算法协同实现智慧管理。

其中,青云信创容器平台为通用计算节点、AI计算节点提供了整体的容器基础设施能力。以Istio 微服务框架提供微服务治理功能,支持调整细颗粒度流量治理策略,支持包含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流量镜像和熔断机制的流量治理,可视化微服务拓扑关系的可观测性,以及基于 Jaeger 的分布式链路追踪,构建专家级的微服务技术中台。以容器镜像服务实现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的全生命周期镜像管理功能,支持容器化服务快速部署,支持AI 算法管理。

青云信创容器平台,适配主流信创芯片、操作系统,同时全面支持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广泛信创生态,打造新基建下的安全、可信的容器云环境,提供了全方位的容器平台基础架构能力,通过深度整合微服务与敏捷开发等现代化应用开发流程与工具,并通过应用管理平台支持各类传统应用及新型应用的全域应用统一分发与管理,助力企业实现全面云原生转型,加速应用与业务的现代化改造进程。

国家电网现已部署了关键业务的六大应用功能:智能视频、三维场景、设备状态、设备分析、运维管理、专业管理,实现对站内各设备进行全过程状态监控分析,实现设备的动态体检诊疗。

最终,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国家电网以“四个数字化”让换流站更智慧:设备数字化有效提升状态感知能力、互联互动能力,作业数字化有效提升现场作业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管理数字化有效提升风险预控能力、精准投资能力,协同数字化逐步与调控中心、建设、物资等部门实现企业级协同。这也成为国家电网全面开展信创试点改造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一家 4000 亿银行,如何落地信创

兰州银行是甘肃省第一家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20 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民营、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秉承“真诚服务、相伴成长”的服务理念,严守风险防控底线,深入推进创新转型,致力帮助客户实现梦想,全力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稳健、治理规范的良好银行。

在努力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兰州银行逐步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金融科技生态、打造高效优质服务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严控风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提质增效等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兰州银行对于信息化基础平台及应用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更安全、更灵活、更稳定的 IT 能力服务业务创新,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成为居民的财富管理专家,更好服务本地经济。

兰州银行作为2021年金融信创二期试点确定的146的金融机构之一,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实现金融领域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国产化替换,解除对国外产品的深度依赖,围绕着以数字赋能业务的信息化创新建设目标,按照“高层重视、尽早布局、分步实施、联合创新”的思路持续实施信创项目。

兰州银行对于打造信创运维云平台有着明确的目标,即实现信创环境下的云平台和分布式存储部署,实现统一平台运行不同CPU 架构的资源,实现分布式存储对异构环境的支持,使用 ARM ISO 创建测试虚拟主机,实现部分 PaaS 层功能,按需部署OA 等业务系统。

在数月时间内,兰州银行组织多家云计算服务厂商进行多次产品测试,根据行内的业务需求和业界的相关标准,通过产品部署、产品功能、界面展示、高可用性、易维护性、厂商服务、技术实力等多个维度的表现,结合云计算的行业特点以及与银行业务的适配角度进行考察比较。经过多轮测试验证,最终选定了青云作为本次运维云环境建设的技术服务商。

青云信创云脱胎于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经大规模实践验证的企业云平台,并针对信创基础设施做了底层代码级的性能优化、可靠性优化和安全性增强,已实现异构技术在多种主流 CPU 架构资源池中无缝协同,且具备支撑多种业务场景下的“一云多芯、多栈协同”的能力。

面对兰州银行信创云复杂的建设环境,青云不仅能够支持跨异构类型 CPU 芯片的统一应用编排与交付,也能实现对山西百信、黄河鲲鹏、曙光、联想等服务器的异构兼容,将所有资源虚拟化,并纳入统一的管理与调度。同时,青云信创存储平台可将服务器硬盘作为分布式存储资源池,为虚拟主机、物理主机、容器主机提供分布式块存储服务。

通过项目建设,面向异构混合云,兰州银行实现了统一的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监控和业务系统支持,提升了 IT 交付效率,增加了资源利用率,以一个平台同时满足虚拟化和容器的开发测试需求与生产环境,降低运维成本,加速业务创新。

面对任务重、实施复杂等困难,青云科技全心全意从兰州银行的现实需求出发,共克难题,让信创云平台如期上线,并顺利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信创评审,成为金融行业的信创落地典范,为广大中小银行的信息化创新提供了应用演进路线和最佳实践。

青云云原生沙龙落幕:云原生产品家族及场景方案首次全视角解读

5 月 25 日,以“原生新未来”为主题的青云云原生沙龙成功举行。青云云原生首次全视角解读,完整的云原生产品家族、丰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以及落地实践成果全貌呈现,结合专业的技术团队、陪伴式服务,为企业铺筑了符合自身需求的云原生最佳实践路径。

青云 KubeSphere 容器产品负责人于爽、青云容器解决方案架构师曾常习、OpenFunction 项目负责人霍秉杰、青云数据库产品经理王文瑾、全象低代码后端研发负责人李家允亮相,就容器、云边协同、Serverless、云原生数据库、低代码等技术、产品及服务,带来多年研发、服务客户的深厚经验分享,并就金融、通信、工业、互联网、在线教育等落地案例进行拆解,给予企业专业指导,加速云原生转型。

完整的云原生产品家族,满足一切所需

 从 2018 年推出 Kube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开始,青云便以“开箱即用”的极简体验赢得了广泛用户的青睐和使用,走在了云原生的前列。

依托顶尖的自研实力,借助开源力量,在短短 4 年时间内,青云输出了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云原生产品,并形成了包括“敏捷基础设施、云原生核心功能组件、数据库及中间件、应用及服务”的完整云原生产品家族,可满足企业多样化的云原生转型需求。

  • 敏捷基础设施:包括 QingCloud 云平台、Kube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QKCP 企业级容器平台、容器一体机、QKE 容器引擎、QCI 弹性容器实例、KSV 虚拟化平台、Harbor & Docker Hub 镜像仓库等。
  • 云原生核心功能组件:包括系统可观测性、微服务治理、多云多集群管理、DevOps 落地、负载均衡、云边协同、AI 应用等。
  • 数据库及中间件:包括云原生数据库(MySQL、PostgreSQL、MongoDB、Redis、ClickHouse等)、Kafka 服务、ELK 服务等。
  • 应用及服务:包括 KubeSphere Cloud 云原生应用服务平台、云原生备份容灾 SaaS 服务、OpenFunction FaaS 开源框架、KubeOcean 轻量化集群管理、KubeEye 集群健康&安全巡检、KubeKey插件化部署工具、云原生安全等。

其中,KubeSphere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唯一一个由中国公司主导、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台。与其相伴相生的 QKCP 企业级容器平台,能提供更完善、更强大的企业级产品功能和陪伴式的专业服务。QKE 容器引擎,则重点为企业容器化应用上云提供高性价比服务,具备弹性、稳定、简单、自由的使用体验。

针对函数计算,青云推出的 OpenFunction FaaS 开源框架,可帮助企业轻松生成事件驱动、动态伸缩的 Serverless 工作负载,更专注开发,不必关心底层。

此外,青云还推出了 KSV 虚拟化平台,助力企业 IT 基础架构云化升级;上线国内首个云原生备份容灾 SaaS 服务,通过跨云的备份恢复和容灾保护,保障云原生业务连续性。

丰富的云原生场景方案,落地轻松高效

从开始把云原生纳入企业战略,从小规模实验到真正落地云原生,企业的云原生转型,是一个持久的、复杂的过程。其中,不同的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导致业务场景需求千差万别。

基于此,青云打造了丰富的云原生场景方案,实现对“多云多集群统一管理、应用微服务化、增强系统可观测性、有效落地DevOps、面向云原生的混合云、落地 AI 应用、构建企业业务中台”等场景的全面覆盖,可供企业灵活选择、定制解决方案,轻松高效落地云原生。

  • 多云多集群统一管理:支持 Solo 和 Federation 两种模式的多集群统一管理,支持多云环境下的应用统一管理,提供统一的可视化控制界面,支持单一租户聚合管理多集群,也支持某一租户和某一集群一对一管理等,可帮助企业在多云实现多集群统一管理,轻松应对灾备多活等场景。
  • 应用微服务化:深度整合 Istio,提供无代码侵入的微服务治理平台,以及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熔断、流量镜像等完善的流量治理功能。同时,支持灰度发布、可视化管理、分布式链路追踪,搭配微服务改造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可帮助企业实现应用的微服务化改造和落地。
  • 增强系统可观测性: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功能,支持多维度指标监控,包括基础设施、应用资源、资源用量、服务组件等;提供日志查询和管理功能,包括多租户日志管理、多层次日志查询、多日志收集平台、组件故障快速定位等;支持灵活告警和通知,包括丰富的告警规则、灵活的告警策略、多级监控指标、多种通知渠道等。
  • 有效落地 DevOps:支持代码直达镜像仓库、二进制文件直达镜像仓库的方式构建 Docker 镜像,即点即生成 Docker 镜像;提供基于 Jenkins 和 ArgoCD 的双擎 CI/CD 流水线,内置十多种 CI/CD 流水线模版,可图形化拖拽编辑,降低学习成本,有效落地DevOps,实现云原生应用自动化交付,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实现市场价值。
  • 面向云原生应用的混合云:可以把跨云、跨基础设施的 Kubernetes 集群统一管理,从而构建容器混合云。企业在部署应用时,可把应用的副本按照自身意愿分布到不同的 Kubernetes 集群,实现应用跨云、跨集群的高可用;支持屏蔽 IaaS 的差异性,让应用做到一次定义,便能在不同环境中灵活部署;提供声明式 API,应用部署更简单,交付统一化,应用编排统一化;支持服务网格,可将应用在同一个控制界面管理。
  • 落地 AI 应用:支持 GPU 资源调度管理与 GPU 使用监控,所有计算节点支持选择 CPU 指令集,高效、低延迟完成推理类场景,轻松承载 AI 应用的开发和运行,增强云原生下的 AI 场景使用体验。
  • 构建企业业务中台:全面兼容 Istio、Spring Cloud、Dubbo 等微服务框架,通过无侵入接入技术,使中台服务能够快速接入,实现中台各模块灵活调度、业务编排和业务能力复用,构建企业共享服务中心,加速业务创新和促进数字化转型。

大量的云原生客户服务,加速云原生转型

得益于优秀的产品设计和方案打造,已有数千家企业在生产环境采用了青云云原生,涉及金融、交通、能源、制造、医疗、教育、物流、建筑、政务、互联网等行业企业。

通过采用 DevOps、微服务治理功能,青云云原生帮助华夏银行简化开发工作流,应用发布时间从小时级提升到了分钟级。同样在青云云原生支持下,四川航空和津燃华润构建起 DevOps 流程,实现应用一键交付和统一运维,提速项目上线迭代,赋能业务飞跃式发展。

采用了青云云原生多集群管理功能的红亚科技,实现了不同环境多集群的集中纳管,简化集群运维工作,助力跨区业务部署,支持了超 600 所高校千人并发在线课堂。盈嘉互联通过引入使用 CI/CD 功能,完成流水线的自动打包,解决了开发复杂难题,提高研发效率。

中通快递则使用 KubeSphere 作为容器管理平台 ZKE 建设方案,以承载微服务运行;Aqara 智能家居通过将无状态的服务运行在 KubeSphere,有状态的数据存储类服务使用青云云原生数据库及中间件,降低运维成本。云南云天化引入青云云原生的设备预测性管理、智能巡检功能,以及动态表单及流程引擎开发工具套件,满足了数字化工厂个性需求。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微众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中国人保寿险、中国太平保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移金科、长庆油田、本来生活、新浪网、三一重工、国药集团、去哪儿网、磁土科技、安畅网络、驭势科技、SegmentFult、极视角、遥望科技等知名机构与企业,也纷纷选择了青云云原生,变革 IT 架构和应用开发模式,加速云原生转型。

积极拓展与优秀厂商合作,强化生态建设

作为云原生核心服务商与技术引领者,除了在技术、产品、方案等方面坚持自研创新,青云正积极与市场第三方主流优秀成熟方案厂商合作,强化云原生生态建设,通过集成合作伙伴产品、方案能力,共同为企业提供云原生转型服务。

一方面,青云与 Geko Cloud、InAccel、Istio、Jenkins 中文社区、趋动科技、极狐GitLab、Veeam、Intel 等软硬件厂商达成合作,满足企业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云原生插件、应用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青云与麒麟软件、中科曙光、中标软件、飞腾、鲲鹏、统信、openEuler 等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产品的兼容性互认证,满足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需求。

一直以来,青云自上而下坚持开源理念,目前已形成囊括 Kube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OpenFunction FaaS 开源框架、OpenELB 负载均衡器等优质项目在内的开源地图,并成为CNCF 基金会成员,入选中国开源软件产业图谱、中国厂商开源活跃度 Top10等,成为中国开源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科技力量。

云原生是云计算下半场的核心,云原生的开发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IDC 预测,到 2024 年,由于采用了微服务、容器、动态编排和 DevOps 等技术,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增应用中的占比将从 10% 增加到 60%。

未来,青云云原生将不断迭代和丰富技术、产品及方案能力,帮助企业构筑云原生转型基石,全面释放云计算潜能,让数字创新更敏捷、更灵活、更轻量、更智能。

青云存储产品升级,U10000 全自研存储解锁数据潜能

5 月 24 日,青云科技宣布推出青云存储 QingStor U10000——真正实现数据无损互通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软件,专为支持 IoT、AI、生命科学等新兴应用开发、现代数据分析和未来数据而生。

场景和算力演进推动青云产品创新

数字时代,不管是产生数据的终端数量或者产生的数据量级,均出现指数级增长。例如,目前全球物联网终端设备数量已经达到 100 多亿,一家智慧工厂每天可产生 PB 级的数据。同时,各种新兴技术和应用会产生不同类别的海量数据。典型的自动驾驶、物联网、AR、5G 场景背后所产生的数据类型,主要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包括图片、音频、视频,以及日志类的数据。

众所周知,这些海量数据天生是数字化的、多维的、多模式的、多区域分布的,并且是始终流动。如何让流动的数据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一直是青云存储在积极探索的方向。

算力的演进对存储形态的变化的推动也不容忽视。计算能力的承载从最初的大部分使用物理机,后来逐渐转到虚拟化、云计算,再后来开始更多地转向容器平台、云原生。随着计算形态的演变,整个计算单元的密度越来越高,计算的敏捷性越来越强,对存储提出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作为支撑青云云平台的底层存储,青云存储也在应时而变。

在实践中,青云也深刻体会到,每个公司、每个机构缺少的都不是数据,真正缺少的是在大量关键业务信息中快速获得数据洞察的途径。让数据完整地或者相对完整地经历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为数字化业务产生不同的价值,才能充分挖掘整个数据的价值。作为青云存储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利器,QingStor U10000 由此诞生。

面向非结构化数据,U10000 解码数字未来

QingStor U10000 是青云在 10 年存储技术积累基础上的一次全面地产品升级,并且实现软件栈全自主设计与自主研发。U10000 继承了原来青云对象存储、文件存储的所有能力,并且在多个维度上实现了产品力的增强和迭代。U10000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场景,主要包括各种影像数据、音视频数据、数据湖、大数据、物联网等,同时提供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大数据接口,不同协议之间实现数据无损访问互通。此外,单存储桶支持 100+ 亿个对象,并保持性能稳定。

这些能力基于 U10000 先进且合理的产品架构实现,主要由接入层、存储服务层、运维平台三大模块构成。

  • 接入层:提供 SMB、NFS、对象存储 S3、HDFS 大数据接口,并且兼容标准的 POSIX 语义,以文件、对象、大数据三种接口的形态承载多样业务的使用。
  • 存储服务层:作为核心的存储引擎,提供丰富的高级功能特性、多维度资源管理功能以及核心机制,比如 EC 纠删码、多副本数据安全。
  • 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提供用户友好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存储集群的多维度配置、操作、预警和监控。

U10000 产品架构图

此外,U10000 具有以下核心优势,支持企业数据分析更高效且成本更低,数据价值挖掘更充分且更安全。

优势一:多协议无损互通,数据访问和流通更高效

U10000 在技术层面提供了统一的索引架构,并且基于统一的索引架构提供多种层次的能力,提供多协议存储接口。每一个协议存储或者写入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其他协议读取,让数据分析更高效。

优势二:支撑海量数据存储,提供卓越性能

整个 U10000 的元数据和数据存储服务都采用全分布式的架构,可以横向扩展大规模数据存储集群,同时保证性能和容量的线性增长,提供卓越的 I/O 性能。通过灵活的 EC 配比(即 EC 纠删码),保证整个集群物理磁盘的可用空间率达到 90% 以上。

优势三:算力无缝对接,数据点石成金

得益于多年的积累,U10000 具备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提供一系列完善的 API、SDK,可以轻松地对接大数据平台、数据处理的框架和服务,实现数据和算力的高效结合,最终让数据实现点石成金。

优势四:多维安全,数据稳如泰山

U10000 通过数据强一致性的处理、多副本策略,保证数据安全。通过多租户访问隔离、WORM、日志归档等多重访问安全机制和智能预警机制,提升用户使用安全性,同时提供可视化便捷的运维平台,方便人员管理。

U10000 是以业务场景为驱动、将其作为算力核心的设计理念进行全面升级的,在互联网体检、智能驾驶、数据影像、智慧工厂、IoT 和多元化超算等场景有着广泛应用。例如某智能驾驶科技公司聚焦在自动驾驶背后的高精度地图,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析,对存储性能和扩展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青云提供的 U10000 存储集群及资源算力,基本上解决了其高精度地图从采集、生产、训练整个生命周期的存储和算力的需求。

青云的基因是算力,从云而来,向云而去。青云对软件定义存储的思考一定不是孤立的,会聚焦在如何让存储更好地支撑算力,与之相辅相成。企业组织面临着新的数据挑战,希望当前的 IT 投入能够满足现在和未来的数据需求,为未来设计存储架构就如同为未知设计架构,如此就需要 U10000 这种多维灵活的数据存储。

以专业、自研的存储,服务数字中国

目前,中国正在加速建立自己的 IT国产化生态体系,关键技术自主越来越重要。青云存储全线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生态的生产化兼容,包括鲲鹏、飞腾、海光等目前主流的国产硬件平台,还有麒麟软件、统信、openEuler 等国产操作系统。

青云科技一直秉承对技术自主可控的追求,怀揣着中国存储服务数字中国的愿景,以真正自研的中国存储服务于企业客户。

护航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青云科技携英方软件推联合方案

5 月 18 日,针对企业异构平台模式下,加速线下业务云迁移、云容灾等迫切需求,青云科技携手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方软件)推出“业务上云、容灾上云”联合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深度融合青云云平台能力与英方软件云灾备产品能力,可帮助企业一键完成业务系统、应用、数据等迁移上云,在云端构建容灾系统,增强业务系统的高可用,实现生产数据库和灾备数据库的同步,用领先的业务保护机制,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异构平台迁移、容灾痛点

第一,混合异构平台的灾备复制困境。从迁移层面看,传统平台下的系统迁移需要考虑运行平台架构的差异性,以及迁移成功率、迁移过程自动化程度、迁移对业务的影响等多种因素。无论是重新部署业务系统还是手工迁移,都会对业务带来较大的影响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从容灾层面看,无论是基于公有云的容灾还是混合多云的容灾,不但需要充分考虑灾备的时效性,确保满足 RPO 和 RTO 的要求,更需要详细评估数据库在异构环境的容灾实现,传统基于存储的数据库容灾方式在云计算环境中往往不再适用。

第二,灾备演练难度大。传统灾备环境中,组织一次灾备演练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应用准备、数据准备、环境准备均需要成本,且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人工干预、操作步骤繁琐、无法快速验证容灾环境的有效性、在灾难来临之前不能确定容灾环境的可靠性等。因此,只有靠多次容灾演练形成完整的机制,才能够应对足够复杂的灾备切换操作步骤。而如何结合云平台的自动化能力,实现随时演练,才是真正确保灾备可用的最佳保障。

第三,线下环境与云服务难以结合。在传统的业务场景中,业务机器多数是以物理机或者虚拟机的形式部署在机房之中,然后对外提供服务,云上的环境则多以基础的云主机,搭配多样化的云原生应用来对外提供服务。

而两者之间的整体容灾解决方案,需要从不同的主机和应用直接对接到服务,特别是如何发挥云端软件定义网络和安全的能力,从而实现更为自动化的迁移和灾备服务,成为困扰业界许久的难题。

 

云上容灾,更可靠、更安全

基于以上痛点,青云科技携手英方软件打造了“业务上云、容灾上云”联合解决方案,通过帮助企业一键完成应用环境上云、容灾上云,在加速业务云化的同时,提升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难能力,也更符合云时代的业务创新模式。

联合方案架构图

相比于市场中的云灾备方案,该方案具有五大优势:

首先,同时满足公有云、私有云,混合多云的应用迁移和灾备场景。方案支持任意组合(P2V、P2P、V2P、V2V)的高可用部署,支持本地和异地机房、本地和云端主机,以及异构云平台之间的应用高可用,以软件定义容灾,不受存储或硬件资源限制,只需在灾备端部署和生产同构的系统和应用,即可实现应用的快速迁移与数据的实时灾备。

其次,高效、实时的字节级复制与传输技术,严格保证数据一致性。方案采用以字节为数据捕获的最小单位的实时复制技术,如受保护数据发生变化,可将改变的字节量通过标准 IP 网络复制到灾备服务器,严格保证数据一致性。同时,通过序列化的数据传输技术,在窄带宽、异地传输场景下,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备份传输。

第三,容灾演练自动化,演练过程规范又安全。基于云和大数据环境,方案能够实现本地到云端,云端到云端的备份容灾,并可在云端快速搭建环境,实现灾备的自动演练,过程规范又安全,也能大幅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演练成本。

第四,容灾系统可自动监测故障阀值,可自动/手动切换业务。方案支持实时监控生产服务器的系统运行状态,在侦测到业务系统异常停止、网络异常、硬件故障等导致业务不可达时,可自动或手动将应用切换到灾备服务器上,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同时,提供全图形化管理界面,支持消息监控界面,提供电子邮件、短信告警等。

最后,可对接数据库,实现云上云下数据库数据自由流动。通过该方案,可为数据库云上备份集群提供本地存储保护,提供数据库线下恢复能力,可实现云上云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自由流动,构建数据库转化通路。企业可利用空闲本地存储实现云下备份,降低对主生产库的压力,提高灾备能力的同时,本地空闲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英方软件战略部总经理赵丽荣表示:“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保护、复制和管理已成为行业的热门赛道,通过与青云推出联合方案,将帮助广大企业实现云上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未来,青云将携手英方软件充分发挥各自在云计算、灾备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升级完善解决方案,共同为企业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云上数据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迎接数字化变革。

青云科技入选中国数字技术新力量图谱,打造真正自研的中国云

5 月 18 日,“2022 中国数字技术新力量图谱”正式发布,青云科技先后自主研发推出多款重量级云计算产品,更打造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台——KubeSphere 容器平台,凭借在云计算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进入“2022 中国数字技术新力量图谱”IT 基础设施云平台。

“2022 中国数字技术新力量图谱”是由国内知名数字经济智库-锦囊专家联合 20 余位国内各领域数字化专家历时 3 个月研究整理而成,研究涉及数字技术市场份额、科技创新力、业务成长性、投融资热度、品牌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包含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产业互联网、信息传输和 IT 基础设施 7 大类别,将更加精准的帮助数字技术应用者、数字技术提供者、数字化转型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快速全面地了解数字技术产业格局,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力量”。

青云科技自 2012 年成立以来,坚持做基础型、困难型的工作,打造坚实、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石平台,将复杂的事情透明化,让企业只需关注业务创新,而非底层技术。

如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青云科技的技术更创新、实力更深厚、心态更开放,企业也更加成熟。作为核心代码自主研发、中国原创科技的代表之一,青云科技持续技术迭代,完善新产品、新方案:

  • “全栈全场景,一云多生态”的青云信创云,是真正自研的中国云,以中立开放的理念,与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程序等产品实现兼容性互认证,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滑过渡,更安全、自主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 围绕多元算力操作系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管理及能耗管理、多算力集群运营运维服务,青云打造了服务“东数西算”的“三驾马车”:超级智算平台、绿色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智算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以低能耗实现多元算力的统一调度,形成软硬件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构建应用生态,全面服务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发展。
  • 青云科技推出的 QKCP 企业级容器平台、QKE 容器引擎等云原生领域产品及服务,充分考虑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及 IT 需求,为云原生转型提供最佳路径与实践。
  • 一款真正实现数据无损互通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软件——青云 U10000,专为支持 IoT、AI、生命科学等新兴应用开发、现代数据分析和未来数据而生。

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新基建”、“东数西算”、“双碳”等国家大政方针接踵而至,企业对于云计算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青云科技初心未改——致力于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石,以极高效率、极低成本,支撑全场景数字化创新。

面向未来,围绕“云原生、场景创新、国家战略、生态建设”,青云科技将推进四“新”战略,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钻研技术创新,为企业构筑坚实的数字化转型基石,致力做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云厂商,践行“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这一目标。

真正自研的中国云,青云科技上榜 2022 国产软件厂商名录

5 月 11 日,软服之家正式公布 2022 国产软件厂商名录,青云科技成功入选。成立十年,青云科技始终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用一股“技术偏执”劲儿,先后推出一系列安全、可信、可靠的云产品,以真正自研的中国云,服务产业数字化,成为国产软件生态的重要一员。

国产软件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所在,是产业数字化的坚实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产自主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声愈发强烈,来自不同领域的国产软件厂商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创新求变,共同打造健康繁荣的国产软件生态。

成立至今,青云科技依托于顶尖的自主研发实力,赢得了业界和客户的高度认可,引领和推动了中国云计算事业的向前发展:2013 年青云公有云首次发布,即打造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完全软件定义的云;国内率先提出“公私统一”架构混合云技术主张,并实现落地应用;推出“全栈全场景,一云多生态”的青云信创云,通过真正自研的中国云,加速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其中,经专业机构评测,按照非开源体系基础软件的准入阈值 A 级中自主研发代码百分比要求,青云信创云自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青云信创云以中立开放的理念,与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程序等产品实现兼容性互认证,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滑过渡,更安全、自主地完成数字化转型。

目前,青云信创云已服务了光大银行、中国银保信、盛京银行、中原银行、海南银行、哈尔滨银行、兰州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山西省农信社、鼎和保险、国家电网等一系列知名机构和企业,帮助客户实现底层基础设施的异构兼容和统一纳管,提高运营效率,确保核心数据安全可控。

立足于自主研发,青云科技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上也收获颇丰。仅 2021 年,青云科技新增 21 项发明专利,15 项外观设计专利和 23 项软件著作权。而这一成绩,离不开青云科技对研发的大力投入,2021 年,青云科技研发投入 1.34 亿元,同比增长 78.23%,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 54.46%

作为国产软件生态的重要一员,青云科技深知肩上所承担的推动百行千业安全、自主地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任,将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并联合国产软件合作伙伴,提升联合研发水平,落地创新成果,以更优质的产品、服务及方案,用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

OpenFunction 加入CNCF 沙箱,青云科技打造中立开源 FaaS 平台

5 月 11 日,由青云科技容器团队开源的 FaaS(Function-as-a-Service,函数即服务)项目——OpenFunction,顺利通过全球顶级开源基金会 CNCF 技术监督委员会(TOC)的评定,正式成为 CNCF 沙箱(Sandbox)项目。

这意味着 OpenFunction 得到了云原生基金会的权威认可,展示了青云科技容器团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对 Serverless 技术趋势的前瞻洞察和对云原生落地诉求的深刻把握。通过加入 CNCF 沙箱,OpenFunction 项目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共创共建,打造熠熠生辉的新一代开源函数计算平台。

OpenFunction 是一个现代化的函数即服务 FaaS 项目,旨在帮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不必担心底层运行环境和基础设施,用户只需提交一段代码,就可以生成事件驱动、动态伸缩的 Serverless 工作负载。其核心组件包括:函数框架(Functions Framework)、函数构建(Build)、函数服务(Serving)和事件驱动框架(Events Framework)。

开源的中立 FaaS 平台势在必行

在 CNCF 2021 年度调研中,Kubernetes 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96% 的受访组织表示正在使用或正在评估Kubernetes,Kubernetes 变得无处不在。与此同时,Kubernetes 正在逐渐走向底层,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底层平台,越来越多的应用基于其上构建,用户逐渐感知不到 Kubernetes 的存在。

Serverless 作为当前云原生领域炙手可热的技术趋势,被认为是继 IaaS、PaaS 之后云计算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业内专家认为,Serverless 最终会成为云时代的计算范式,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有服务的计算模式,并给 Client-Server 时代划上句号。

Kubernetes 跨越采用鸿沟成为全球主流技术,为云厂商的中立带来了可能性和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FaaS 领域却很难实现云厂商中立,Serverless 生态系统呈现出一片零散状态,每个云厂商都有自己的 FaaS 平台,这些 FaaS 平台通常和云上的后端服务绑定。CNCF 在其 Serverless 白皮书中曾指出,Serverless 在“标准化和生态成熟度方面还有所欠缺”。用户需要一个云厂商中立的 FaaS 平台的命题亟待解决。

CNCF 在其 Serverless 白皮书中曾指出,Serverless 在“标准化和生态成熟度方面还有所欠缺”,用户需要一个云厂商中立的FaaS 平台的命题亟待解决。

OpenFunction 就是在此背景下,由 KubeSphere 开源社区于 2020 年下半年发起的 FaaS 项目。KubeSphere 社区经过深度调研发现,当时已有的开源 Serverless 或 FaaS 平台无法满足构建现代云原生 FaaS 平台的要求,而云原生 Serverless 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构建新一代 FaaS 平台提供了可能。

在 CNCF 云原生全景图中的 OpenFunction

OpenFunction 引入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云原生开源技术栈,包括 Knative、Tekton、Shipwright、Dapr、KEDA 等,这些技术栈为打造新一代开源函数计算平台提供了无限可能。

目前 OpenFunction 已经正式发布了 0.6.0 版本,与上一个版本相比,新增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功能,包括函数插件、函数的分布式跟踪、控制自动缩放、HTTP 函数触发异步函数等。同时,异步运行时定义也被重构了,核心 API 也已经从 v1alpha1 升级到 v1beta1。值得一提的是,OpenFunction 团队还与 Apache SkyWalking 社区合作,增加了FaaS 平台对函数可观测性的支持,可以直接在 SkyWalking UI 上通过图表来可视化 Serverless 函数的依赖关系,并追踪函数的调用。

坚定拥抱开源 第 3 个进入 CNCF 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OpenFunction 是青云科技发起的第 3 个进入 CNCF 的项目。在繁荣向上的社区生态中,青云科技一直在积极回馈社区。2021 年 7 月,青云科技将 Fluent Operator 项目捐给 Fluent 社区,成为 CNCF 子项目,大大降低了 Fluent Bit 和 Fluentd 用户的使用门槛,目前已经从 CNCF 顺利孵化毕业。同年 11 月,负载均衡器插件 OpenELB 加入 CNCF Sandbox,帮助私有化环境更便捷地对外暴露服务。目前 OpenELB 已投入生产环境,先后被本来生活、苏州电视台、视源股份、云智天下、Jollychic、QingCloud、百旺、Rocketbyte 等海内外多家企业采用。

OpenFunction 于 2020 年 12 月开源,并提交第一个 Commit。2021 年 5 月发布第一个 Release,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发布 6 个大版本,吸引了 24 位 Contributors,GitHub 上 Star 数超过 480 个。目前,OpenFunction 已被驭势科技、中国联通、全象低代码平台等多个企业、组织和平台采用。同时,OpenFunction 收获了一众追随者,来自 KubeSphere、驭势科技、Apache SkyWalking、SAP、中国联通、全象云等多家企业和组织的贡献者参与其中,为项目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除此之外,OpenFunction 团队还受到上游社区的关注和青睐。Dapr 和 Apache SkyWalking 等社区创始人不仅盛赞项目的发展前景,还主动抛出橄榄枝探索联合技术方案。

Yaron Schneider Dapr 社区联合创始人对 OpenFunction 的评价

在本月 16 日-20 日即将举行的 KubeCon Europe 2022 上,OpenFunction 发起人和贡献者驭势科技将受邀发表OpenFunction 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演讲,同时还将和 Fluent 社区联合举办 Fluent Operator 相关 Workshop 。

青云科技一直坚定拥抱开源,不断将自主研发的技术开源,并贡献社区。在 OpenFunction 之前,青云科技已推出了KubeSphere 容器平台、全象云低代码平台、OpenELB 负载均衡器等多个优质开源项目,并围绕 KubeSphere 形成了青云科技开源地图。

如今,在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容器平台中,KubeSphere 已经位列第二,这也是由中国公司主导的、唯一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台,现在已经有数万家社区用户在生产环境中使用。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坚持开源,在开源社区输出和开放自己的技术能力,并与更多生态伙伴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云原生解决方案,释放云计算效能。

 

大咖寄语

在加入 CNCF 的兴奋时刻,OpenFunction 团队收到了多位重磅参与和关注者的鼓励和寄语:

吴晟

Apache SkyWalking 创始人

我很高兴和兴奋看到 OpenFunction 顺利加入 CNCF。作为一个仅一年多的年轻项目,这是一个项目从原型走向稳定、多元和成熟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为 Apache SkyWalking 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 SkyWalking v9 迭代过程中与 OpenFunction 的集成。开放,平等,中立的开源合作模式,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双方会在 Serverless 的可观测性上,进行紧密深入的合作,包括更多语言集成、日志集成、平台性能集成等。祝贺 OpenFunction 成功加入沙箱孵化,也期待项目更上一层楼。Enjoy your CNCF journey。

张海立

驭势科技云平台研发总监

驭势科技 UISEE 是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OpenFunction 帮助我们找到了一种基于 FaaS/Serverless 的业务服务快速定制方案,我们已将它用于解决跨公有云/私有云的、针对不同存储中间件的数据处理和落盘问题。期待有更多社区伙伴参与到 OpenFunction 的功能建设中,一起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提升研发效能!

张善友

深圳市友浩达科技有限公司 CTO

OpenFunction 加入 CNCF 对我来说是一个额外的惊喜。我是最近一个月才成为 OpenFunction 的贡献者,我在最近 2 年积累了 Dapr 的项目实战经验,让我深信基于 Dapr 的 OpenFunction 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 FaaS 项目。我现在负责建设 OpenFunction 的 .NET 支持框架开发工作,期待有更多的社区伙伴参与到 OpenFunction 的功能建设上来。

蔡礼泽

SAP, OpenFunction 早期用户

我从去年关注到 OpenFunction,当时被它的技术选型所吸引,非常的前沿,让我想到了许多的可能性。之后一直关注着项目的技术走向以及社区发展,还有参与贡献。一个优秀的项目离不开社区的支持,OpenFunction 的维护者非常专业与热情。优秀的技术设计加上专业的社区,我相信 OpenFunction 会在云原生领域大放异彩。

青云科技与东方通完成产品兼容性互认证,共同构建国产生态

5 月 11 日,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青云信创云平台与东方通的消息中间件 TongLINK/Q V9.0 完成产品兼容性互认证。经严格的联合测试验证,双方产品兼容性良好,可以顺利安装、配置,并且整体运行稳定高效,通过兼容性互认证为分布式应用开发、容灾备份等应用场景提供可靠支撑。

“全栈全场景、一云多生态”,青云信创云秉承了青云科技“坚持核心代码 100% 自主研发”的产品设计理念。

信创云系列产品经过专业机构测评,符合非开源体系基础软件的准入阈值 A 级中自主研发代码百分比要求,是真正自主研发、可信可靠的中国云。其中,青云信创云平台满足中大型机构业务上云需求,同时支持国外虚拟化产品的替代。

东方通消息中间件 TongLINK/Q V9.0 能够构建高速的消息传输通道,支持百万级 TPS 的性能,动态负载均衡、集群动态伸缩,可提供大规模分布式消息通信能力,支持实时的消息订阅机制,满足分布式消息通信的低时延需求。经过 20 多年不间断的沉淀和积累,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迭代,成为更安全、可靠、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国产数据传输类软件基础设施。

青云科技作为一家具备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型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并积极推动与国产化生态伙伴产品的兼容性互认证。

截至目前,青云已经与 100+ 国产软硬件合作伙伴完成产品兼容认证,打造了一个以云平台为纽带,汇聚国内优质资源的国产化生态,面向“信创”场景,致力于为全行业客户提供基于信创场景的优秀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做大产业空间,实现商业共赢。

以此次产品兼容互认证为契机,青云科技与东方通将共同携手、持续创新,为企业数据共享与数据分析应用提供更优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铸造产业数字化基石,推动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