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交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CIC 2021 现场,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数据中心总经理王元鑫的分享《从智慧车厢到敏捷管理——探索出租汽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广受关注,青云也在现场对王元鑫先生进行了采访。

目前取得了哪些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大众交通是一家以交通物流为主的一个公司,我们主要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聚焦于交通运输板块,我们的核心痛点是现在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下降,整个行业的困难,有越来越多的员工不愿意继续开出租车了,所以司机的流失比较严重,导致有一些车搁置在那边没人开,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主业的收入。

我们转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招到更多的司机,并且给现有的司机更好的条件或者收入,让他能够留在我们的公司内,不至于流失。所以我们自研了车载的智能后视镜终端,叠加了我们自己开发的大众出行的平台,形成了现在巡游出租车、巡网融合的新模式。

同时这个设备也连接了车载的车联网的设备,连接了计价器以及 OBD 设备,使得整个车厢,形成一个智能的、有感知的车厢。我们能够感知到司机的驾驶行为,能够 AI 感知到司机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危险情况发生,诸如此类。这提高了我们的安全系数,让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体验均有所提升。

同时我们也研发了智能的发票机,给司机 24 小时,随时可以在全市各地设置的点领用发票,但是我们并没有放松管理,在领用发票的同时,我们和司机的整个业务系统相连接,他做了多少业务才能领多少发票,意味着他不可能领到超出他业务所需的多余的发票,因此他没有机会把发票转手倒卖,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我们根据后台对接,如果他有什么业务做得不好,比如说他受到投诉需要回来处理、有一些尚未处理的事故,或者手机端上的一些学习培训没有按时完成,他就不能领发票。他去领的时候就会告诉他,因为某个原因你被暂停了领发票,尽快将这个事情处理掉,这样我们在给予司机足够方便的同时,也没有放松管理。

另外,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形成了三屏一彩智慧车厢生态。我们可以通过让乘客去扫码下载车内投放的广告,立即得到本单业务的优惠,司机也能得到额外的收入,同时公司不需要去支付这部分费用,而广告商也非常乐于投放,因为他能精准地定位到拉了多少新、多少数据,这样就是多赢,就是互联网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牛买单”的原理。

这样可以给司机带来额外收入,对于一个司机来说,他出来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你能在给他更多收入的同时给他尊严和关怀,他就可能对你的企业有归属感,就不太会离开。这样来讲,我们现在真正的成果是搁车率大幅下降,复运率大大地提高,司机的士气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您怎么看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变革的关系?

我们整个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业务驱动的,不可能盲目地去选用很多的技术,那样的话不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核心痛点,比如说缺乏司机,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一个是多招,一个是不要让他流失。通过这两个很朴素的思想,增加他的体验感,增加他的收入,增加他的关怀。

你怎么知道怎样去关怀他、怎么知道他有困难?就通过各种感知、通过对他营运数据的分析,他如果连续几天都没有上班,那是不是家里出问题了,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我立马会去后台警示,这个时候我们的公会、我们的党组织就出马了,去对他进行一种关怀,让员工感觉到,他不是一个生产机器,他是我们这边非常重视的员工。

我一直和我们的同事讲,相对于乘客而言,司机才是我们的客户,因为他们上交利润给公司,我们服务好司机,公司才会进一步地发展,所以我们是以服务客户的思路,去服务我们的司机。

所以其实我们所有的转型与业务采用,都是根本性落地于这一点上——怎么服务好我们的司机,是一个很简单的、切切实实的目标,然后再去选择,我要用什么样的,是用物联网技术,用大数据分析,还是要叠加一些AI,然后再去寻找,我用 AI 是不是要用 HBase、Hadoop,或者其他。通过逆向的选择,最后能够选到最适合这个业务的技术,适合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而不是盲目地去堆砌高大上的技术,一来费钱,二来不见得接地气,这是我的一种感悟。

如何与青云开始合作的?印象深刻的事有哪些?

我记得很清楚,是 2017 年开始了和青云的合作。我们企业在 2015 年就上云了,当时上的是别的云,但是会有一个担忧,我们把所有的业务都押在一家厂商上,是不是会被他所绑架,会不会产生店大欺客的行为。这就会有一种顾虑,我们迫切地想找到一家能够和我们共同成长、互相促进的,从企业文化或三观上比较接近的一个公司。

非常有幸在 2017 年经过代理商的介绍,我们认识了青云,或者说邂逅了青云。因为我本人是技术侧,在交流时我发现青云是一个注重技术的公司,而且是一家非常中立的公司,青云的技术是非常开源且中立的,这个就避免了我们被某种特定的技术所绑架的一种风险。而且这家公司虽然成立了有一段时间,但是可能规模还不是特别大,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我们这样的传统行业做转型,相当于也是一个新生的企业,是非常契合的,所以当时就直接把我们的第二朵云选择了青云。

目前青云承载的是我们主要的后台的业务,而另外一朵云承载的则是前台的业务,两朵云的数据互通、共享,并且互为异云备份,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架构。

当时比较有趣的事情,就是作为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洽谈,肯定会谈一些价格,我们会和青云交流。当时青云始终觉得,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规模比较小,但是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我对云的理解,就是伸缩的、弹性的、 可持续增长的,不是我自己买服务器我需要一次买完,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这就是它的特色。

我觉得我们以后一定会逐步增长,但是目前我的需求就这么多,所以我说请青云放心,一定会有持续的增长,当时青云也认同了我这个想法,给了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然后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逐步的增加,现在的规模已经不小了,也实现了对青云的承诺,而青云给我们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我们整个转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感谢青云。

对于未来与青云的合作有什么样的期待?

对我们的合作前景,我觉得一片光明,我非常有幸与我的顶头上司受邀参加青云上市,去观摩了敲锣的仪式,我们非常振奋。青云的股价也不错,同时青云在融资到了钱之后,包括这次发布会,明显的看到在技术上有大量的投入,有很多非常惊艳的产品在层出不穷的产生,这对于我们注重技术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说明青云没有被融到的巨款冲昏了头脑,没有去盲目的考虑分钱,而是把这个钱更加的用来研发。

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天大的福音,说明这家公司是可靠的、可持续的,是未来可期的,所以我们更加迫切地希望青云能够产生更多优秀的应用,PaaS、SaaS,能够给我们用户更多的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云能够在国内成为首屈一指的云平台。

您如何评价青云?

感受很深,我作为最终的用户,推荐所有的最终用户:您只需要关注业务以及开发本身,其他的一切交给青云。

这是您第几次参加 CIC?印象如何?

2019 年参加过,今年是第二次。今年和往年比有更大的规模,也有更多惊艳产品的亮相,但是有一点,让我觉得青云不忘初心,他始终是立足于我是一家技术公司,是一家研发型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商业气息很浓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我非常的欣慰。

同时我想寄语一下青云,除了高端的技术侧的用户之外,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流量。像这样的线下活动,包含以后的线上活动,可以多搞一些,扩大在广大用户群体里的影响力。

在目前,还有很多的企业在上云与不上云之间游移不定,但是上云一定是大趋势,所以更多的宣传让他们知道上云的好处,并且有一家像青云这样负责任的技术型的公司可以提供帮助。所以我希望青云能够多做一些宣传,多做一些线上的教室培训,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