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科技重磅升级企业级容器平台 QKCP 打造企业客户专属云原生服务

3 月 9 日,青云科技重磅发布企业级容器平台 QKCP 3.2。QKCP(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是青云科技基于 Kube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打造的企业级商用容器平台。除了完整复刻 KubeSphere 全部能力,QKCP 在多云 K8s 集群管理、DevOps、服务网格、Spring Cloud 微服务、应用管理等多个云原生核心业务场景有更多功能延伸。

同时,QKCP 结合青云科技其他产品线、合作伙伴产品和技术能力,形成针对不同场景、不同行业客户所需的专属能力和解决方案,依托青云科技 10 年积累的丰富企业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云原生服务支撑,构建强大云原生坚实底座,驱动生产,实现业务价值创新。

与 KubeSphere 相伴相生,QKCP 功能更强大

作为云原生技术引领者,青云科技很早开始布局云原生,核心产品 KubeSphere 开源容器平台被业界熟知。它是在 K8s 之上构建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将云原生能力借助产品化的形态带给终端客户,“开箱即用”,帮助企业屏蔽底层环境、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敏捷构建原生应用,快速进入云原生时代。

但这些对企业客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QKCP 应运而生。QKCP 和 KubeSphere 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前者随着后者的诞生而诞生,并和 KubeSphere 社区的数万用户相互成就,社区用户在获得极简产品体验的同时,也帮助 QKCP 打磨了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

相对 KubeSphere,QKCP 能提供更完善、更强大的产品功能和“海底捞”式专业服务体验。

首先,QKCP 提供许多面向商业用户的专享功能,具备更强大的容器服务能力。QKCP 在多集群管理、GPU 管理调度、通知管理、监控管理、Spring Cloud 支持、数据库和中间件、ARM 芯片支持、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支持等方面,都具备更加稳定、强大、灵活的管理能力。同时具备广泛的云原生技术生态,能够整合对接第三方应用,构建整体的平台能力,为客户交付整体价值。

其次,借助 QKCP 以及围绕 QKCP 的青云产品和技术方案能力,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符合自身行业特性、量身定制的云原生实践规划,并且青云将陪伴并帮助客户迈向自己的最佳云原生实践之路。

青云具有非常丰富的解决方案,包括混合云、IaaS、PaaS、存储、云管平台、低代码、数据库等,这些解决方案与 QKCP 平台组合,形成全面的云原生业务支撑,帮助客户实现业务价值的变现和创新,探索新的能力提升方式。

再次,青云成立 10 年,有着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深入各个行业,形成大规模经过检验的技术沉淀。基于灵活的产品组合、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QKCP 在项目前期能够为客户量身打造专属的云原生转型框架和方案。

从如何建设第一朵云,到如何设计容灾、多数据中心多活架构,从如何落地企业专属 DevOps 方案,到微服务架构拆分改造,QKCP 都有专业团队和大量服务交付经验,按需提供贴身的咨询方案,同时提供 SLA 以及软件生命周期商业保障。

QKCP 3.2 三大新功能升级,释放容器技术潜能

QKCP 3.2 是今年青云容器平台发布的重要版本,实现了多项功能升级和进化:

更易用的 GPU 管理

QKCP 3.2 支持创建可以调度 GPU 资源的任务,支持项目内对 GPU 资源进行配额管理,包括定时任务、工作负载等,为资源合理使用提供了保证。同时 QKCP 3.2 支持对 GPU 资源进行租户级配额管理,通过对资源进行使用限制,避免形成资源浪费。

针对 GPU 资源使用的监控需求,QKCP 3.2 结合自身强大的可观测性,支持集群概览级别的 CPU、内存、GPU、显存的融合监控指标,以及 GPU 使用率、显存使用率、GPU 温度、GPU 用电量等节点级监控指标,帮助用户实现全方位的资源监控。在自定义监控层面上,QKCP 3.2 还提供了默认的监控模板和指标,有效地减少了用户自定义创建模板的配置和时间成本。

通知功能增加用户视角,避免无关信息打扰

QKCP 3.2 增加了用户视角的专属通知配置,即通过配置用户专属通知渠道,包括邮件、钉钉、企业微信、Slack、Webhook 等,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获取到所在企业空间和所在项目的资源通知,减少不必要信息的干扰。

同时在全局和用户视角,QKCP 3.2 提供了标签过滤功能,支持“键”与“键值”过滤,准确过滤出用户需要的通知信息。针对浩如烟海的通知记录的管理,QKCP 3.2 为用户提供所有通知历史集成展示页面,用户通过名称、消息内容、告警级别、项目和时间范围等条件,即可检索出需要的通知。

RadonDB 容器化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服务化能力

QKCP 3.2 在容器平台能力基础之上,还提供了 DBaaS 能力,集成 MySQL、ClickHouse 以及 PostgreSQL 三大数据库,站在DBA 的视角提供数据库服务化能力。

基于 MySQL 提供的企业级数据库服务,支持一主多从高可用架构,支持自动备份、监控告警、弹性伸缩、参数管理等数据库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功能,支持金融级高可靠 MySQL 集群。

ClickHouse 是一个分布式实时分析型列式存储数据库。具备高性能,支撑 PB 级数据,提供实时分析,稳定可扩展等特性,适用于数据仓库、BI 报表、监控系统、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以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分析和时序应用场景。

PostgreSQL 是备受业界青睐的关系型数据库,尤其是在地理空间和移动领域,具有在线扩容以及监控告警等各种管理功能。

Gartner 报告《Top Strategic Technology Trends for 2022: Cloud-Native Platforms》指出,到 2025 年,云原生平台将成为全球95% 以上新数字计划的基础,而这一数字在 2021 年还不到 40%。云原生发展到今天,K8s已经成为云原生的事实标准,云原生平台是数字基建的必需品。

QKCP 平台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四年的时间已经服务了来自金融、运营商、工业、在线教育、交通、能源等行业的上百家企业客户。

青云科技愿与客户一起只争朝夕,帮客户推向云原生技术浪潮的尖峰。基于自身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最佳实践总结,帮助客户解决复杂问题,支撑云原生业务场景落地,为企业业务和生产运营打造坚实的技术底座,助力客户书写自己的云原生进化论。

释放工业数据“潜能”,青云科技打造工业数据采集平台

2 月 23 日,针对工业数据采集、价值挖掘需求,青云科技联合广州达谙推出可扩展插件式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工业数据采集平台),加速企业对全厂设备实时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计算,应用于生产程序,助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快速满足各种工业互联网场景需求。

数据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工业 4.0 的必经之路。只有有了数据,才能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分析、故障诊断和预测等。但在工业领域,高达 80% 的数据还深藏在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等环节之中。如何采集和挖掘到这些数据,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生产经营和工厂管理的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顺利开展。

此次青云科技打造的工业数据采集平台,能够显著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高质采集和规范化使用,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提升数据使用效能与生产运营管理效率。

主流协议接入,数据采集使用既高质又规范

对于工业生产企业而言,数据采集,第一件头疼的事便是面对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种类繁多的终端设备,导致私有协议接入尤为庞杂,管理工作十分困难。数据缺失、转换治理难以标准化等难题同样困扰着企业。

工业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提供 Modbus、电力协议、PLC 等主流协议解析的完整工业协议,支持第三方协议对接,巧妙地帮助企业应对这一难题,实现终端设备的统一管控,可轻松完成数据的高质量采集与规范化使用。

云边协同,降低数据传输成本、提升数据使用效能

实际工业生产环境,占地面积大、车间数量多、设备多样,数据呈现“海量”、“分散”等特征。如何高效完成海量数据采集?如何传输成本更低?如何不占用中心云资源进行边缘端计算与响应?…..成为企业数据采集、价值挖掘环节中不得不面临的考验。

工业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云边协同能力带来了应对之道。其可灵活部署在私有云或公有云,进行深度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有效降低企业数据传输成本及使用成本。同时,其支持企业按需部署轻量级智能边缘应用,助力实现数据本地采集、计算与实时响应,提升数据使用效能。

可视化数据分析,全面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效率

数据无形无迹,实现数据“潜能”释放,需要把“无形之数”转化为“可视化分析”,以便为工业生产的精细化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工业数据采集平台便提供了一套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工具,可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节省数据处理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等。通过持续的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将推动企业生产制造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

青云科技此举,不仅走出了工业数据采集和价值挖掘的“一小步”,也将工业生产全域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链路打通,激活数据“潜能”,驱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迈出“一大步”。

全国首个全矿井智能化示范项目是这样用云计算的

全国煤炭行业“首个全矿井智能化运行”建设成果交流推广会上,“张家峁智能煤矿巨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标志着张家峁矿业正式进入了全矿井智能化运行时代。

张家峁矿业隶属于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于2006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发改委在神府矿区南区规划的四个大型矿井之一。从迈上数字化转型道路,到成为经验可借鉴、模式可复制的高质量发展模范,张家峁矿业殚精竭虑得度过了 3 载时光。

2019年初,中国工程院王国法院士团队来到陕北矿业公司,双方关于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心携手打造全国首个煤矿巨系统示范项目,将张家峁矿业定为了“先行先试”示范点。由此,张家峁矿业的智慧矿区建设正式展开。

按照顶层设计、基础先行、重点突破、全面接入的整体规划,张家峁矿业成立了“智慧化办公室”全面推进建设。在与青云科技相遇之时,张家峁矿业已经建成了综合管控平台、井下 5G 网络、3 个智能化工作面、全矿井主煤流智能运输系统、全矿井智能通风管控系统等27个智能化子系统,原有的 IT 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全新“大”数据平台的现实需求。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化示范矿井”的目标,张家峁矿业将云架构确定为各平台的整体支撑,从服务、运维、管理、维护、监控等多个维度深入梳理需求,以实现云计算与生产经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自主可控筑基石

煤矿智能化是新时期煤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要发挥煤炭为“双碳”兜底、为能源安全兜底、为国家安全兜底的作用,首创多项无人作业的张家峁矿业,对于“安全”从未松懈,自然更重视将承载 50 多个子系统的云平台的安全,坚持核心代码自研的青云科技就这样进入了视野。

最终,依托青云提供的完整 IaaS 服务、PaaS 服务(包括了大数据平台、容器平台等),张家峁矿业形成了统一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统一的管控集成平台、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以实现所有系统功能的接入及应用,各系统按其承载的业务内容进行同平台的协同。

借由标准、完整、开放的云平台,张家峁矿业达成总体把控、集约化建设的初衷。更难得的是,作为示范试点,张家峁矿业一直希望具备向同行业输出智慧数字化的运营能力。青云的私有云、公有云统一架构,在技术上保证了张家峁矿业底层云能力的高可用及可扩展性;丰富的公有云运营经验,不仅让青云企业云平台的自运维能力持续提升,也能为张家峁矿业对外运营能力提供保障。

集中调度服务智慧矿山

在张家峁矿业的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精准显示着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也展示着井下胶带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实时工作画面;集中控制调度中心的三维可视化监控背后,是青云为张家峁矿业规划的 GPU 计算节点在发挥作用……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以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为支撑,张家峁矿业集成了煤、掘进、主煤流运输、辅助运输、通风与压风、供电与供排水、安全监测、智能选煤等多个系统,采、机、电、水、运、通、洗、销全生产链的智能化作业占比达 80% 以上,节能减排的同时,将生产作业安全大幅提升。

“智慧”无处不在。为了更快地缩短设备检修时间,张家峁矿业的智能化工作面装备了故障诊断及精准维护系统,实时将三机、电机、泵站的震动、温度、冷却水流量压力等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云端计算、云端存储,以实现高效的调度管理和决策指挥。

张家峁矿业构建的立体式全方位综合智能生态系统,涵盖了井下地面、安全生产、政工经营、生活服务、园区建设等十大系统,随着高度一体化协同的持续加深,云计算作为“数字新基建”还将发挥更大价值。

在建设过程中,青云科技再一次展现出面对未知场景的勇气,用过硬的技术、负责的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与张家峁矿业积极探索、实现突破创新,共建“智慧矿山”。未来,随着张家峁矿业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的对外输出,青云科技将持续携手共进,把“智能化生产、透彻化感知、可视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的智慧矿区”,带入整个煤炭行业。

IDC 报告:青云科技块存储 NeonSAN 跻身 2021 SDS 市场前五

2 月 22 日,全球权威咨询与服务机构 IDC 最新发布《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2021Q3》,青云科技旗下企业级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产品表现优异,双双入围核心厂商,其中青云块存储 NeonSAN 跻身软件定义块存储市场前五。

《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及超融合市场跟踪研究报告》是 IDC 通过对超融合及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动态的持续追踪,提供市场容量及份额评估,发布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洞察。此项研究覆盖中国市场主要超融合和软件定义存储厂商,是极具权威性的分析报告。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应用定义”,由此驱动业务创新,最终完成数字化转型。在应用决定架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用分布式架构,以更好地满足互联网等新应用场景。企业核心业务采用分布式存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趋势之一。青云科技企业级分布式存储作为自主研发的存储产品线,依托于近十年的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现已形成一个开放多元的软件定义存储生态,并为企业提供全栈云原生存储服务。

面向企业核心业务存储需求,块存储 NeonSAN 能够提供高可靠、高可用、性能卓越的存储服务,拥有丰富的接口,原生适配虚拟化、大数据、云计算、容器等多种应用生态,全面满足企业云原生时代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依托丰富的企业级特性,NeonSAN 还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支持构建基于同步/异步的数据复制、灾备、双活等解决方案。

历经多年发展,块存储 NeonSAN 服务客户已覆盖银行、证券、能源、制造、医疗、传媒等行业,服务了国家电网、华润创业、阳光保险、华数传媒等企业。经过大量、长期行业实践验证,NeonSAN 已经是一款可以真正承载企业核心业务的分布式存储。

此次是青云存储第四年入围 IDC 报告核心厂商,并连续四年摘得“百易风云榜”产品金奖。前不久,青云存储还入选 ToB 行业“2021 年度产品价值榜”,整体实力获得了权威机构和组织的高度认可。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软件定义为本,坚持自主研发创新,青云科技通过打造高可用、高可靠产品和服务,正推动中国分布式存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青云科技将不断突破分布式存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多样化数据存储需求,加速数字化转型。

“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发布,KubeSphere 入选年度优秀开源产品

2 月 21 日,2021“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发布,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 KubeSphere,为用户提供一种可插拔式的开放架构,以开源社区模式运营,与企业、开发者协作创新,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帮助企业一步迈入云原生时代,成功从众多开源产品中脱颖而出,获评“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年度优秀开源产品。

“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旨在面向中国开源行业领域,遴选具有创新性、贡献度和影响力的开源产品、社区、机构,传播推广表彰年度优秀开源产品,推进开源创新技术发展,引领业界共同建设中国开源创新新生态。此次活动经过 20 位来自全国学会、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Apache 基金会、清华、北大、北航等机构的开源专家评审,最终推出年度优秀开源机构 4 家、优秀开源社区 10 家、优秀开源产品 50 项。

开源能够集众智、采众长,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目前,企业“拥抱”开源趋势明显,使用开源技术的软件企业占比近 90%,国内开源基金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开源软件的主要使用者和核心贡献者。据 GitHub 2021 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在 GitHub 上的全球开发者用户共有 7300万+,其中来自中国的开发者用户已达 755 万,位居全球第二。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中立可靠、灵活开放的理念,积极拥抱开源,延续开源基因,释放创新活力,面向全球开发者贡献了全象低代码平台、负载均衡器插件 OpenELB 等 60 多个优质开源项目,运营了 KubeSphere、全象云等开源社区,与 CNCF、Linux、Apache 等开源基金会合作,成为开源生态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实现与全球开发者的协作创新,推动技术、产品从开发、上线到迭代、应用的创新发展,进而赋能百行千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获评为“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年度优秀开源产品的 KubeSphere 是青云科技自主研发的以 Kubernetes 为内核的企业级开源容器平台,于 2018 年开始写第一行代码,截止到 2021 年末,KubeSphere 已发布 11 个版本,拥有超过 250 个贡献者,用户覆盖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主仓库在 GitHub 上 Star 数超 8500,Fork 数超过 1300 个,在容器领域受欢迎程度位列全球前三。

作为一款“开箱即用”且功能强大的企业级开源容器平台,KubeSphere 提供了对开发者友好的向导式操作界面和丰富的企业级功能,包括丰富的可观测性、微服务治理、集群与多租户管理、边缘节点、DevOps (CI/CD)、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存储与网络管理、GPU support 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在云、虚拟化及物理机等异构基础设施上完成容器架构的快速构建、部署及运维,实现应用的敏捷开发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自立项起,KubeSphere 就确定了以开源社区模式运营,定下了 100% 开源的基调。青云科技作为其运营者,一直致力于贡献社区、分享前沿技术。2021 年,KubeSphere 社区组织了 5 场线下 Meetup,16 场线上直播,积极参与其他社区组织的技术大会及活动,输出了多个精彩的技术分享内容,产出了上百篇优质的技术文章,帮助数千家企业在开发测试与生产环境中落地 K8s 及云原生。

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KubeSphere 凭借核心功能开箱即用、健壮的容器基础设施、企业增强特性、多集群管理等诸多优势,获得了智能家居、在线教育、航运交通、企业服务、能源、物流等行业用户的肯定。其中,绿米联创借助 KubeSphere 打造物联网微服务平台,解放了运维日常面临的重复工作,降低了应用的整体维护成本。借助 KubeSphere,红亚科技创立的 IT 实训教学辅助平台——青椒课堂可以一键更新管理集群上的所有副本,顺利支撑上千人同时观看在线公开课。津燃华润通过 KubeSphere 容器平台构建 DevOps 流程,加速新业务上线迭代,实现传统业务转型迁移。

当前,开源已覆盖软件开发的全域场景,引领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整个信息产业呈现“得开源者得生态,得开源者得天下”的态势。“独行快,众行远”,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坚持开源、贡献开源,推出更多有前瞻性和技术引领性的优秀开源项目,并积极与更多企业、开发者携手共进,加强合作,推动众研、众用、众创的开源软件生态的形成。

青云科技入围工信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典型”

2 月 17 日,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发布了“2021 年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典型解决方案”入围通知,青云科技面向信创办公系统的“通用云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从 429 家申报单位的 663 个解决方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

该方案在技术先进性、业务支撑能力、应用示范效果、产业带动性、实施服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标志着青云在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方面做出的努力获得国家权威认可。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之一。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坚持核心代码 100% 自主研发,打造了真正自主研发、安全可靠的中国云——青云信创云。经专业机构评测,按照非开源体系基础软件的准入阈值 A 级中自主研发代码百分比要求,青云信创云自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产品层次上,青云信创云已形成涵盖“资源支撑平台 IaaS、云原生应用支撑平台 PaaS、管理平台”的整体产品架构。

其中,资源支撑平台 IaaS 包括信创云平台、信创存储平台、信创容器平台、信创桌面云等基础架构资源,可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健壮的底层基础架构平台,为业务输出支撑能力。云原生应用支撑平台 PaaS 包括容器化应用引擎、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软件定义广域网服务、安全网络及应用管理平台,可帮助用户构建面向云原生架构的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应用开发、部署、运维、迭代升级、运营管理等全生命管理周期。而管理平台则包括统一多云管理平台、监控和运维管理工具,可帮助用户对云平台计算、存储、网络、应用商店等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全局运维,进而提升整体业务运营能力。

青云信创云具有安全可靠、资源统一高效管理、一云多芯、赋能云原生等产品优势,可满足客户只需使用一个基础平台,即可实现安全合规、资源统一纳管、IT 架构替换、应用迁移、业务开发等信创相关的功能需求,建立兼容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的数字服务管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青云信创云在生态建设方面也下足功夫,以“中立开放”的理念,实现与芯片、服务器、交换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硬件产品全方位的兼容适配,并组织成立“繁星”生态联盟,积极构建信创生态体系。

目前,青云信创云已成功服务了银行、保险、交通、能源、政府等大型机构和企业,经过长期的业务生产实践验证,帮助客户完成底层基础设施的异构兼容和统一纳管,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确保核心资源和数据安全可控。在青云助力下,某城商行已顺利通过央行信创评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和应用,技术架构、计算模式、开发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被进一步重塑。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坚持自研创新,强化产品、服务、方案等核心能力,在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铸就数字中国的安全防线,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稳定发展。

推动智慧医疗建设 青云科技联合神州光大举办医疗信息化暨 IT 服务沙龙

2 月 16 日,青云科技联合合作伙伴神州光大共同举办了“2022 首期医疗信息化暨 IT 服务沙龙”。青云科技医疗行业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张帆进行主题演讲,向与会行业专家、医疗机构从业者详细介绍了青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分享了落地实践经验,切实为智慧医疗建设提供数字化创新路径,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当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医疗机构纷纷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步伐。在此背景下,以公立医院为首的医疗机构正借力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 IT 系统,改进医院运转方式,助力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多年来深耕医疗行业,以领先的技术研发为支撑,整合云平台、云易捷、存储等自主研发产品,形成了 PACS 影像解决方案、多院区解决方案、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等,助力医疗机构加速迈入以智慧诊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建设新阶段。

青云 PACS 影像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统一通用的数据存储平台,可为医疗影像提供安全可靠、高可用、易扩展和低成本的企业级存储服务,支持 EB 级以上海量数据存储,支持热、温、冷数据分离存储,还支持以不同协议来访问同一份数据,可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存储需求。

借助“公私统一”架构,青云多院区解决方案原生支持 Global、Region、AZ 等云架构在私有云场景落地,能够为运行在云平台上的业务应用实现跨 DC 高可用做支撑,可保障业务连续性,满足了医院多院区对业务负载、异地资源安置,以及跨数据中心业务容灾的复杂业务需求。

演讲中张帆重点介绍了青云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该方案以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为基础,融合了大数据、容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广域网等,并配备 DDoS 攻击防护、高防 IP 等保障系统数据安全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搭建高性能、高可用、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云上医疗业务系统,全面保障了新型医疗业务稳定、安全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青云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还提供了智慧医院应用生态 PaaS 平台,能够帮助医疗机构一键部署云护理、云查房、云影像、云输液、云健康等应用,为医生、护士的工作开展带来极大便利。

经过长期的努力,青云科技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众多医疗机构的认可。目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西昌市人民医院、陕西天佑儿童医院、慈铭体检等医疗机构在青云科技助力下,加速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例如,青云科技为天佑儿童医院构建的医疗混合云,拓展了医疗服务空间和服务方式,提升了就医效率及体验,实现了各分院系统与公有云的一键式接入,成功推动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与医疗场景的深入结合,医疗机构等需求方对于智慧医疗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智慧医疗技术创新的步伐亦将不断加快。青云科技将坚守初心,加大技术创新,持续升级相关产品和方案,让智慧医疗在更多场景落地,助推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

一键完成三网手机号注册登录与验证 青云科技与极光达成合作

2 月 16 日,青云科技与极光达成合作,极光认证产品正式入驻青云云市场,将共同为用户、企业开发者提供移动、联通、电信三网手机号码一键登录、本机号码校验认证等服务,优化用户、开发者注册登录、号码验证流程,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性。

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注册登录方式有“验证码注册登录”、“第三方注册登录”和“账号密码注册登录”,需要用户重复输入手机号、验证码,以及来回切屏才能登录,流程繁琐。同时,这些方式还常常面临着黑客破解、信息泄露等风险。对于开发者而言,产品开发还需同时面向 iOS 和 Android 平台,采用输入验证码等方式,交互体验十分差。

对此,极光认证通过整合三大运营商网关认证能力,实现 99.9% 以上用户的覆盖。用户无需输入手机号、密码及验证码即可一键注册登录,操作过程被简化至“打开应用、点击注册登录、本机号码一键登录”三步,3 秒内即可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变得简单又高效。而开发者只需将极光认证 SDK 集成到应用中,即可实现一键注册登录。

一键注册登录还以本机号码作为账号体系核心,由运营商网关直接验证 SIM 卡信息,验证全程加密,可杜绝短信劫持及信息泄露等风险,为用户和开发者信息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此次与青云科技达成合作,借助于青云云市场良好的市场口碑、强大的生态聚合力,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极光认证能力将获得更多行业用户和开发者使用,为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安全的一键注册登录方式,赋能开发者提升产品转化,激活流量价值。

未来,双方还将持续深化合作,将更好地发挥各自在云计算、认证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优势,持续赋能用户和开发者,助力实现更优质的体验和更高质量的运营,赋能业务增长。

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获 CSA CSTR 产品增强级安全认证 保障用户资产安全

2 月 10 日,经国际权威机构云安全联盟(CSA)、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全防范与信息安全产品及系统检验实验室联合认证测评,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获得《CSA Cloud Sec Tech Review Certification(CSA CSTR)认证证书》和《云计算产品信息安全认证证书》。本次认证为 IaaS 云平台安全技术要求增强级别。

当前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加速,企业业务上云越来越普及,带动企业 IT 架构、攻防节奏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不断变化,云上安全迎来新的挑战,安全攻防的主战场转而上云。《2021 年度公有云安全报告》显示,全年恶意软件总量增长接近10%,勒索软件成企业最大安全难题,漏洞攻击、弱密码爆破等攻击云主机成为主要通道,企业亟需综合部署云上安全体系,应对安全挑战。

青云科技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云端安全,围绕“访问层安全、资源层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云平台。目前,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已具备完善的云安全服务能力,可全面保障企业数据资产安全。

在访问层安全上,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支持资源访问通信信息机密性,支持 API 接口调用验证、访问控制,提供 SaaS 化云防火墙、Web 应用防火墙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互联网边界流量访问控制,拦截 SQL 注入、XSS 跨站脚本、网站挂马等攻击和恶意访问,降低资产泄露风险。

在资源层安全上,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支持物理主机外设管理和数据恢复,有效过滤进出云平台网络信息,不同虚拟机之间 CPU、不同租户虚拟网络可安全隔离。针对攻击行为、代码安全、代码缺陷,能够实时监测、告警、检测和修复,并支持组件安全加固,全面保障用户资源安全。

在安全管理上,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提供访问鉴权、密钥管理、SSL 证书、账户安全、子账户管理等服务,为用户构建起基于权限管理的安全策略,更安全地自主管控账户下的任意资源。

在安全服务上,青云QingCloud 云平台提供高防 IP、漏洞扫描、日志审计、文件加密等服务,增强用户 DDoS 防护能力,快速发现网站和主机漏洞风险,定位问题,保障主机、应用、文件等安全。

此外,青云科技还积极引入与集成第三方安全服务厂商专业能力,如 360 企业安全、安恒信息、安华金和等,共同构筑云安全生态,为用户打造安全无虞的云上环境。

在进入等保 2.0 时代后,安全扩展对云平台的“基础设施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青云科技联合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测评机构、安全厂商,推出了一站式等保解决方案,以专业的安全能力为用户业务保驾护航,以“保姆式”服务帮助用户顺利通过等保,实现安全合规。

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已成为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紧迫议题。未来,青云科技将持续增强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与服务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和部署符合等保要求、保障业务稳定发展的安全防护体系,安心上云、放心用云。

艾瑞咨询开源产业研究报告出炉 青云科技入选中国开源软件产业图谱

2 月 8 日,艾瑞咨询《源远·流长——2022 年中国开源软件产业研究报告》重磅发布,青云科技入选中国开源软件产业图谱、中国开源(企业)贡献者。这标志着青云科技积极拥抱开源生态,在优质开源项目打造、开源社区运营、与开源基金会及开源社区合作,助力全球开发者协作创新方面的贡献再获业界肯定。

《源远·流长——2022 年中国开源软件产业研究报告》由知名调研机构艾瑞咨询通过对开源软件的概念和运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开源软件意义、商业模型、战略意义,以及中国开源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全面阐释了软件开源的运作模式和核心商业价值,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软件开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球范围内,开源已成为一种软件开发、开放,开发者交流、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开源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青云科技从创立起便自上而下贯彻和践行 100% 开源理念,相信开源能够帮助行业建立技术规范和创造更大价值。经过多年自主研发与创新实践积累,青云科技现已形成囊括 KubeSphere 容器平台、全象云低代码平台、OpenFunction 函数计算平台、OpenELB 负载均衡器等优质开源项目在内的开源地图。

其中,“开箱即用”的 KubeSphere 因其简便易上手的操作体验,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部署容器平台,敏捷构建原生应用,得到全球开发者和企业用户的认可和使用。截止今年 2 月份,超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下载使用,下载量超 70 万,主仓库Github 上 Star 数超 8800 个,Fork 数超 1300 个,论坛注册用户数超 3300 人,贡献者超 250 人,在全球开源容器领域受欢迎程度位列前二。

在不断推出优质开源项目的基础上,青云科技还从 0 到 1 运营了 KubeSphere、RadonDB、QuanXiang 等开源社区,为全球开发者和企业用户提供技术分享、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并与 CNCF、Linux 开源基金会合作,与英特尔、思科等上下游厂商打造精选开源解决方案,全力推动开源软件开发、上线、迭代、更新,赋能百行千业的业务创新。

依托于突出的开源贡献,青云科技入选信通院首批 26 家开源供应商名录,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开源十年洞察报告》中国开源厂商活跃度 TOP 10,成为开源 GitOps 产业联盟会员。KubeSphere 获得了信通院“OSCAR 尖峰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优秀案例奖”,KubeSphere 云原生部负责人周小四获评思否“中国开源先锋人物”。

当前,我国开源软件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长期发展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提升。青云科技将继续以开放、共赢的态度拥抱开源,将顶尖的研发实力转变为更多优质开源项目,携手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推动开源生态健康有序发展,释放创新动力,实现合作共赢。